摘要:细砂回收机与脱水筛组合系统的配置原则和选型方法,根据不同泥沙条件制定精准解决方案。通过优化设备匹配,可有效应对尾砂差异,提升系统效率20%-30%,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,助力企业实现精准化工况处理。
细砂回收机与脱水筛的组合系统,其核心价值在于根据泥沙条件的差异提供精准解决方案。不同矿区的尾砂泥沙在粒度分布、含泥量、矿浆浓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若配置与选型脱离实际工况,可能导致回收率波动、能耗攀升等问题。本文基于对多种泥沙条件的系统分析,提供细砂回收机脱水筛的配置原则、选型方法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实现 “量体裁衣” 式的设备匹配。
一、泥沙条件的核心分类:配置选型的前提
细砂回收系统的配置需以泥沙条件为基础,可按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类,每种类型对应不同的设备需求。
(一)按粒度组成分类
1. 细粒主导型:0.074-0.3mm 细砂占比>30%(如河砂尾砂、金属矿精矿),需强化细粒捕获能力;
2. 中粗粒主导型:0.3-0.6mm 颗粒占比>50%(如机制砂尾砂、采石场废料),需平衡回收率与处理效率;
3. 混合粒度型:0.074-0.6mm 各区间颗粒占比均衡(±10%),需兼顾粗细颗粒的分离需求。
(二)按含泥量分类
• 低含泥量(<5%):黏土类颗粒少,不易堵孔,对设备防堵要求低;
• 中含泥量(5%-15%):存在一定黏性,需基础防堵设计;
• 高含泥量(>15%):黏性强,易形成泥团,需强化预处理与防堵配置。
(三)按矿浆浓度分类
矿浆浓度(%) | 特性描述 | 对系统的核心要求 |
低浓度(<10) | 水量大、颗粒分散,回收难度高 | 需强化浓缩预处理,减少水量负荷 |
中浓度(10-30) | 固液比适中,回收条件理想 | 保证基础分离效率,控制能耗 |
高浓度(>30) | 黏度大、流动性差,易沉积 | 需提升动力配置,防止管道堵塞 |
二、细砂回收机的核心配置参数与选型逻辑
细砂回收机作为系统的 “前端分离单元”,其旋流器数量、泵体功率、分离精度等参数直接影响对不同泥沙条件的适配性。
(一)旋流器配置:应对粒度差异的核心
• 单旋流器:适合中粗粒主导型泥沙(0.3-0.6mm),如 HS-80 型号(处理量 60-80m³/h),结构简单、能耗低;
• 双旋流器并联:适合细粒主导型泥沙,通过增加分离通道提升细粒捕获率,如 HS-120 型号(处理量 100-120m³/h);
• 多旋流器组合(4-6 个):适合混合粒度型或大处理量场景,如 HS-200 型号(处理量 180-200m³/h),可通过不同直径旋流器的搭配实现分级回收。
旋流器直径选择参考:
目标回收粒度(mm) | 推荐旋流器直径(mm) | 分离效率(%) | 适配机型示例 |
0.074-0.3 | 150-200 | 85-90 | HS-120(双旋流器) |
0.3-0.6 | 200-250 | 88-92 | HS-100(单旋流器) |
混合粒度 | 150+250 组合 | 86-90 | HS-200(四旋流器) |
(二)泵体与动力配置:匹配浓度与处理量
• 低浓度泥沙:需高扬程渣浆泵(扬程 30-40m),如 150ZJ-I-A50 型,确保将分散颗粒输送至旋流器;
• 高浓度泥沙:需大流量泵(流量 100-150m³/h)+ 变频电机,如 200ZJ-I-A65 型,可根据浓度调节输出功率;
• 动力匹配公式:电机功率(kW)≈ 处理量(m³/h)× 0.15 + 5(安全余量),如时产 100m³ 需 15-20kW 电机。
三、脱水筛的配置与选型:适配泥沙黏性与脱水需求
脱水筛作为 “后端干燥单元”,其筛面结构、振动参数、防堵设计需与泥沙的黏性、含水率目标匹配。
(一)筛面与振动参数配置
• 低含泥量、中粗粒泥沙:选用单层钢编筛网(孔径 0.3-0.5mm),振动频率 1500-1800 次 / 分,如 TS-1530 型号;
• 中含泥量、细粒泥沙:选用聚氨酯复合筛网(孔径 0.2-0.3mm),高频振动(2000-2200 次 / 分),如 TS-1836 型号;
• 高含泥量泥沙:需带超声波清洁装置的筛面(如 TS-1836F),配合倾斜角度 12°-15°(增强物料流动)。
(二)脱水深度配置
• 常规脱水(含水率 16%-18%):单层筛面 + 基础振动,适合堆存场景;
• 深度脱水(含水率 12%-15%):双层筛面(上层预脱水 + 下层精脱水),如 TS-2042 型号,适合运输或再利用场景;
• 超深度脱水(含水率<12%):真空辅助脱水 + 热风干燥(可选),如 TS-2448Z 型号,适合高价值物料(如陶瓷原料)。
(三)防堵设计方案
含泥量(%) | 防堵配置 | 适用型号 | 堵孔率控制目标 |
<5 | 普通筛面 + 定期冲洗 | TS-1530 | <5% |
5-15 | 聚氨酯筛面 + 高频振动 | TS-1836 | <8% |
>15 | 超声波清洁 + 自动喷淋 + 倾斜筛面 | TS-1836F | <10% |
四、系统组合配置:不同泥沙条件的解决方案
基于细砂回收机与脱水筛的配置原则,针对三类典型泥沙条件形成完整解决方案。
(一)方案 1:细粒主导、中含泥量泥沙(如金属矿尾砂)
• 泥沙特性:0.074-0.3mm 占 35%,含泥量 10%,矿浆浓度 20%;
• 配置组合:
◦ 细砂回收机:HS-120(双旋流器 φ200mm,功率 18.5kW);
◦ 脱水筛:TS-1836(聚氨酯筛网,2000 次 / 分,功率 7.5kW);
◦ 辅助设备:小型沉淀池(提升回水率至 85%)。
• 性能指标:回收率 90%,含水率 15%,处理量 100-120m³/h。
(二)方案 2:中粗粒主导、低含泥量泥沙(如机制砂尾砂)
• 泥沙特性:0.3-0.6mm 占 60%,含泥量 3%,矿浆浓度 25%;
• 配置组合:
◦ 细砂回收机:HS-100(单旋流器 φ250mm,功率 15kW);
◦ 脱水筛:TS-1530(钢编筛网,1800 次 / 分,功率 5.5kW);
◦ 辅助设备:简易过滤池(回水率 80%)。
• 性能指标:回收率 92%,含水率 16%,处理量 80-100m³/h。
(三)方案 3:混合粒度、高含泥量泥沙(如河道清淤泥沙)
• 泥沙特性:0.074-0.6mm 各占 25%-30%,含泥量 20%,矿浆浓度 15%;
• 配置组合:
◦ 预处理:洗泥机(去除部分黏土);
◦ 细砂回收机:HS-200(四旋流器 φ150+250mm,功率 30kW);
◦ 脱水筛:TS-1836F(超声波防堵,2200 次 / 分,功率 11kW);
◦ 辅助设备:三级沉淀池(回水率 90%)。
• 性能指标:回收率 88%,含水率 14%,处理量 180-200m³/h。
五、实际案例:不同泥沙条件下的配置效果验证
(一)案例 1:江西铜矿尾砂(细粒主导型)
• 原配置问题:采用单旋流器回收机 + 普通脱水筛,细砂(0.074-0.3mm)回收率仅 78%,含泥量 12% 导致脱水筛堵孔频繁。
• 优化配置:HS-120 双旋流器回收机 + TS-1836 聚氨酯脱水筛。
• 效果对比:
指标 | 优化前 | 优化后 | 提升幅度 |
细砂回收率 | 78% | 91% | 提升 13% |
脱水含水率 | 19% | 14% | 降低 5% |
堵孔率 | 15% | 6% | 降低 60% |
月处理量 | 2.5 万吨 | 3.2 万吨 | 提升 28% |
(二)案例 2:山东机制砂厂(中粗粒主导型)
• 泥沙条件:0.3-0.6mm 占 65%,含泥量 4%,浓度 28%。
• 配置选择:HS-100 单旋流器回收机 + TS-1530 钢编筛脱水筛。
• 运行数据:
◦ 回收率稳定在 93%(中粗粒损失率<3%);
◦ 脱水后含水率 15.8%,满足运输要求;
◦ 吨砂电耗 0.65kW・h,低于行业平均的 0.8kW・h。
(三)案例 3:河道清淤项目(高含泥量混合型)
• 改造前困境:含泥量 22% 导致设备频繁堵塞,日处理量仅 300m³,尾水浑浊。
• 解决方案:洗泥预处理 + HS-200 多旋流器回收机 + TS-1836F 防堵脱水筛。
• 改造效果:
◦ 日处理量提升至 800m³(增加 167%);
◦ 尾水 SS 从 1800mg/L 降至 450mg/L(达标排放);
◦ 年增收清淤砂销售收益 120 万元。
六、选型决策流程与注意事项
(一)五步选型法
1. 取样分析:检测泥沙的粒度分布、含泥量、浓度(建议连续 3 天取样,取平均值);
2. 确定核心目标:优先回收率(如金属矿)或优先处理效率(如砂石厂);
3. 匹配设备参数:根据粒度选旋流器,根据含泥量选脱水筛防堵配置;
4. 核算系统功率:确保总功率与处理量匹配(避免过载或欠载);
5. 模拟测试:要求厂家提供小试数据(如 1m³/h 样机测试),验证配置合理性。
(二)常见误区规避
• 过度配置:低含泥量泥沙选用超声波脱水筛,导致投资增加 30%(实际普通筛网即可满足);
• 参数脱节:回收机处理量 150m³/h,脱水筛仅 100 吨 / 时,导致物料堆积(需保持 1.2-1.5 倍匹配关系);
• 忽视售后:选择无本地服务的厂家,设备故障后维修周期长达 7 天(建议选 200 公里内有服务点的品牌)。
细砂回收机脱水筛的配置与选型,核心是在泥沙条件、处理目标、成本投入之间找到动态平衡。对于细粒高含泥泥沙,需强化分离与防堵配置;对于中粗粒低含泥泥沙,可简化配置以控制成本;对于混合复杂泥沙,则需通过预处理 + 组合设备实现兼容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